29日,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暨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孙建一 摄
迟末 作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民营企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1月29日,在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暨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我市出台了“2023年长春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三强市、三中心”,全力推进“六城联动”目标任务,着力打造具有长春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六个方面重点突破:在重要领域和重点产业上实现突破,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在转型升级上实现突破,实现民营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在政策落实上实现突破,为民营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发展环境上实现突破,促进民营经济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在创新能力上实现突破,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建立起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要素服务体系。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开拓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按照新鲜出炉的“计划”,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35万亿,增加值达到3840亿元,实缴税金达到400亿元,市场主体达到164.5万户。
关键词:全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入推进减时限、减程序、减跑动,优化“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掌上可办”,实现政务服务“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平均压缩比例达到80%,即办事项数量占比达到50%。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等服务措施落实,全年力争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3万户以上,同比增长16.25%。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8万户以上、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5万户以上。
放开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公共文化、社会事业、市政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做到“应放尽放”“应开尽开”。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民营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
持续深化助企服务。贯彻落实“四个服务”安排部署,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线下深化“万人助万企”和“四维度”包保助企全覆盖,创新开展机关干部“驻企”服务新模式;线上用好“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服务群,高效快速受理解决企业问题,做到秒接、秒应、周办结,即时办结率达到100%。
关键词:全力壮大民营经济市场主体
推动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启动实施优质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强化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精准聚焦,“一企一策”推动全市百亿级、十亿级、亿元级以上民营企业分别新增1户、20户、150户;努力服务保障全市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全年百强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纳税、就业力争同比增长10%、15%、2%。
强化“四上”民营企业培育。充实入规升级培育库,多措并举、深度挖潜、强化激励,支持民营企业小变大、大变强、“四下”变“四上”,全年力争新增入规入统“四上”民营企业600户。
加快“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聚焦“专精特新”“3168”梯度培育体系建设目标(“十四五”末,全市“专精特新”培育库企业3000户、市级1000户、省级600户、国家级“小巨人”80户),持续实施“十大提升行动”,培育认定一批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长春产业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全年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500户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纳税、就业同比增长18%、5%、3%。
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发挥推动产业升级、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作用,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0户以上,通过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户以上。
强化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行业和重大项目,鼓励民营资本、企事业单位投资创建一批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的创业创新基地,全年新增创业创新基地50个以上,新增在孵企业1000户以上。
关键词:全力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攻坚。依托长春市国家级汽车集群建设,围绕一汽整车生产及零部件配套,实施强链补链、新能源突破、创新驱动、智能网联等七大专项攻坚行动,推动更多民营企业进入主机厂零部件配套体系,全年完成产值1710亿元,配套率达到63%,提升5个百分点。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攻坚。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技术先进、投资规模大的民营企业。全年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产值分别增长5%、10%。
开展服务业发展攻坚。推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壮大金融服务、科创服务、人力资源、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文化娱乐、节能环保等八个重点行业,民营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以上。
关键词:全力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开发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新技术、新产品,全市民营企业R&D经费投入占比(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以上。
抓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年新增各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以上、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5个以上。
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和支持有需求、有意愿的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分行业、分阶段推动400户以上企业进行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改造,提升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简化知识产权保护程序,加强对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以及创业者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全年新增发明专利1000项以上。
关键词:全力提升融资服务能力水平
强化金融机构服务。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再贴现管理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机器设备等为担保品进行融资,全年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450亿元以上。
加大担保支持力度。运用资本金注入、税费减免、业务补助等手段,增强行业担保能力,加大对民营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励力度。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担保费率低于1%,服务民营企业融资金额380亿以上,服务企业1万户以上。
加大企业上市培育。面向全市支柱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各类优秀企业,加强上市培育和辅导,支持属地券商辅导机构为民营企业上门服务,加快企业上市进程,确保新增上市企业3户,力争达到7户。
关键词:全力强化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培育优质公共服务平台。围绕融资服务、创业服务、人才培训、事务代理、管理咨询、信息网络、法律服务、技术服务、电子商务、市场开拓等十大服务体系,加大培育引导力度,集中打造一批专业化服务平台,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个,年服务中小企业达5万户以上。
服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长春市企业家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作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相促进等多种方式,实施“大培训、大讲堂、大提升”、专题讲座、沙龙论坛等各类培训活动580期以上,全年力争培训人数不少于10万人次,有效提升民营企业人才素质和水平。
帮助民营企业开拓市场。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展会、订货会,开展商务交流、项目洽谈、技术合作、产品推介等活动,全年组织参展活动20次以上,惠及企业500户以上。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对于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达到或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和统一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预留份额达到40%。
关键词:全力强化工作推进保障
强化民营工作高位统筹。切实发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落实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民营经济工作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
实施综合考核评价评估。从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民营经济增加值、民营经济实缴税金、民营企业户数、个体工商户户数、民营从业人员等10项指标,开展各县(市)区、开发区民营经济综合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全市地区绩效考核的赋分依据。
营造支持企业发展氛围。开展百强民营企业家评选,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全年在主流媒体开展宣传10次以上,宣传典型民营企业家50人以上。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全年开展惠企政策宣讲活动20次以上,惠及企业2万户以上,线上推送直达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