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营经济

青岛即墨纺织服装品牌小企业创业基地以“七种思维”打造助推产业升级新模式

时间:2016-04-12 09:20 来源:新民晚报
【字体: 打印

  即墨市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和税收均占即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即墨名副其实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各类纺织服装企业28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0余家。2012年以来,在行业成本持续攀升、劳动力持续紧缺的压力下,即墨市实施了“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国际品牌建设、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于2012年建设运营全国首家国字号纺织服装品牌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国(即墨)服装品牌孵化中心,作为推动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不断探索基地服务产业新渠道新模式,取得明显的成效,即墨市纺织服装产业由2012年的1920家增加到2800余家,产值由630亿元增加至936亿元,2015年,基地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山东省首批11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之一。基地建设运营形成了“七种思维”,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以“平台思维”创新企业扶持方式。跳出传统的扶持企业模式,在财政资金投向上实施重大调整,重点用于搭建孵化器、创客空间等各类普惠性公共服务平台,将服务对象由少数企业扩大到全体企业,将扶持方式由事后奖励变为前期引导,实现了“点对点”到“点对面”的转变。孵化中心以本土企业服装设计嫁接外来资源、骨干企业品牌运作示范引领、电子商务引导孵化为运营模式,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创意设计、品牌运作、电商孵化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向研发、销售等“微笑曲线”两端加快延伸。截止目前,累计入驻各类企业186家,其中品牌孵化企业52家、设计师工作室26家、电商孵化企业108家、中介机构19家。

  二、以“价值思维”建设综合服务载体。秉承“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建立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综合服务区,配备了8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和模特走秀T台、400平方米的成果展示厅、300平方米的国家级面辅料馆、120平方米的LED显示屏、全省最先进的3D试衣系统、打版打样中心、摄影棚等,拥有现场直播和360度全景演示设备,可举办行业论坛、沙龙、培训等活动,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最时尚、最前沿的行业资讯,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间信息共享、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三、以“链条思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始终坚持为入孵企业提供链条式、一站式服务的宗旨,着力打造六项公共服务:一是商务配套服务,主要对入驻企业设立创意、研发、电子商务、设计工作室的给予房租补贴;免费配备办公桌椅(除电脑)等,免费提供水、网络、物业管理等;二是资金奖劢扶持,重点帮助入驻创业者、企业(项目)优先享受创业、科技等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和奖励;三是投资融资服务,重点帮助入驻创业者、企业搭建投融资服务渠道,并给予小额贴息贷款等融资扶持;四是创业指导服务,主要为在孵创业者、企业提供创业导师辅导、科技创新、电子商务运营辅导,定期举办沙龙、讲座,并提供专家咨询,加强经验与技术交流合作;五是宣传推广服务,重点帮助入驻创业者、企业开拓公共关系,协助入驻大学生创业者、企业进行科技成果申报、转化与项目推广;六是资质代理服务,主要协助入驻创业者、企业免费代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会计代理、法律服务、科技项目申报、创业政策申请等事务。

  四、以“开放思维”打造国际时尚高地。孵化中心已成功举办了三届“鳌山湾?中国(即墨)国际时装季”活动,设置了中日韩高端对话、设计大赛、企业家沙龙、名家走访、电子商务实战等一系列更贴合企业需求的板块,邀请了国内外最先锋的时尚领军人物、最先进的企业领袖人物与即墨服装企业家进行互动交流、商务合作,参与时装季活动的企业和专业观众达到3万余家(人)次。

  五、以“精准思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针对纺织服装骨干企业一企一策加强研究的基础上,孵化中心又在全市范围内分别选取2-3家大型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品牌初创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引导一大批企业摆脱“价值锁定”和“能力锁定”,走上了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道路。全市涌现出一批以红领集团为代表的“两化”融合型、以红纺集团为代表的品牌经营型、以即发集团为代表的挂大靠强型、以童装联盟为代表的抱团发展型和以网商联盟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型等不同发展模式,使每个有意愿的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转型升级路径。

  六、以“网络思维”再造产业成长路径。我们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实施“互联网+”行动,将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融入纺织服装业,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目前,已与阿里巴巴、淘宝等合作,推出了“中国质造”即墨童装馆,致力打造全国知名童装品牌中心;正在研究建设“即墨衣尚”网上平台,以C端为驱动,运用大数据、众筹、基金参与等手段,突出服装设计、面辅料供应、品牌运营等优势,打造即墨纺织服装生态链系统,形成纺织服装产业的“即墨标准”。

  七、以“保姆思维”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立足企业实际,强化主动服务,主要体现在五类服务上。一是深化品牌运作孵化服务。建立了300余家企业品牌需求数据库,分类汇总分析总结梳理了详细的需求清单,专门邀请了北京优替和意大利、韩国品牌专家等,对入驻企业就品牌策划、品牌营销、品牌运作等方面进行了8场专题培训;开展品牌运作合作,组织韩国设计师协会、韩国PIFN公司和36.5°时尚策划公司、北京优替公司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品牌策划支持。目前,北京优替公司已与雪达集团进行品牌合作。依托孵化中心,先后成立即墨市童装联盟(65家企业)、婴童服装服饰协会(53家企业)、网商联盟(88家企业),在品牌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引导中小服装品牌抱团发展。通过品牌运作孵化服务,孵化中心新增东华智尚女装设计等新注册企业45家、新增注册商标16个,入驻品牌达到62个,并举办了16场新品发布会。二是强化服装设计孵化服务。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在孵化中心网站开设设计名师讲堂板块,为企业提供知名服装设计专家讲座视频,并进行网上互动交流;邀请清华大学等国内外服装设计界著名专家为300余户企业进行了现场授课和心智分享。为有效嫁接外来资源,依托韩国设计师联合会、意大利时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等,加强与国内外产业链品牌企业的对接,引进国内知名的服装技术、面料研发、服装设计、品牌运营机构,目前东华智尚女装设计等公司已为20余家企业设计产品2600余单;在组织青岛红妮服饰、浩尔服饰等到韩国进行交流学习的同时,又邀请了韩国崔福浩等10位韩国知名设计大师来即,与青岛红妮服饰等企业进行一对一交流,并对50余家中小企业进行专门培训;与青岛大学服装学院举办了20名优秀毕业生作品展,现场展示设计作品150余件,雪达等12家企业与青岛大学毕业生达成合作意向。三是实施电子商务孵化服务。根据电商企业不同类型,制订了有针对性培训计划。已举办培训班30期,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对需要提升的电商企业,邀请淘宝大学CEO班林达、岳晓军、杨昆等知名讲师进行实战技巧等培训,参与人数达到800余人次。开展沙龙活动30余场,邀请淘宝、阿里和京东商城分享企业发展电商的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组织100余家企业与巴拉巴拉、韩都衣舍等电商企业进行互动交流,开拓了企业网上营销渠道。积极帮助创业者与电商平台进行对接沟通,引导企业进军电商领域。与阿里巴巴联手在淘宝的“中国质造”平台上举办“即墨童装专场活动”,组织青岛聚通商贸公司、青岛小彩虹服饰公司等26家企业参与,总访客量超过1亿人次,销售量达50余万件,销售额2200余万元。目前,孵化中心日均发单量达到2万余单,在孵电子商务企业销售收入年增30%以上,针织童装电商销售位居全国首位。四是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在线上服务方面,建立孵化中心网站(jimofashion.com)和孵化中心网店库,整合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科技、人力、金融等平台,为入孵企业提供品牌推介、创意设计、电商孵化、科技创新、政务服务、前沿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建立在孵企业通讯录、QQ群和微信圈,采取网站发布通知、信息+QQ群进行推送等模式,第一时间向企业发布最新行业信息和在孵企业产品信息。在线下服务方面,邀请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分行、市政策担保公司、邮政储蓄银行等机构,开展一对一银企洽谈,目前已为20余家企业进行融资扶持1800万元,并与齐鲁证券合作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齐鲁中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帮助企业积极争取政府政策;将创业指导手册分发到孵化中心每个企业手中,并将大型招聘会相关信息提供给孵化中心内企业,目前已帮助在孵企业招进各类人才100余人。五是加强全方位的宣传推介。强化抱团宣传意识,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搭建、统一宣传,充分利用全国性展会、青岛时装周、名牌神州行、即墨时装季等平台,积极宣传推介即墨服装企业产品和品牌。2015年,山东省纺织服装展示展销会上,组织雪达、浩尔及童装联盟等15家企业抱团参展,参展企业数量占青岛市的83.3%,集中推介了即墨“中国针织名城”和名牌企业形象。强化媒介宣传意识,利用报纸、电视、LED大屏幕、触摸屏等传统媒介及官网(www.jimofashion.com)、微信、即时报道等创新手段,进行大范围、宽视角、多层次的立体宣传推介。截至目前,中国工业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网易、凤凰网、人民网、纺织周刊等20余家媒体给予采访报道,累计发布各种报道300多条。(信息来源:中国中小企业青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