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两化融合

我国S频段天通一号卫星移动系统合法频率使用权益将得到国际规则保障

时间:2019-12-03 13:13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
【字体: 打印

  如果在不同国家部署独立的国际移动通信(IMT)地面系统和国际移动通信卫星系统,这两个系统会互相干扰吗?答案:是。IMT地面系统很有可能干扰IMT卫星系统的运行。为了确保两个系统共同发展(兼容共用),2019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9)9.1议题9.1.1问题最终在相关决议中明确提及在1980MHz-2010MHz和2170MHz-2200MHz频段,二者兼容共存的可能性以及需要采取的技术和操作措施。“大会通过的相关决议充分体现了我国的诉求,为避免我国天通一号卫星移动系统在开展业务时受到其他国家IMT地面系统的干扰提供技术指导和保障。”中国代表团9.1.1议题主要负责人表示。

  我国首个自主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天通一号是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诞生。汶川地震发生时,所有地面通信系统瘫痪,仅靠租用国外卫星电话链路保持与外界的沟通,因此发展我国自己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变得万分紧迫。当时中国科学院十几名院士给国家主管部门写信提出:建议发展我们国家自主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发的大国来说是必然要求。随后,“天通一号”移动通信卫星系统重大工程正式启动,其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在地面业务覆盖不到的地方填补国家自主移动通信卫星服务的空白。2016年8月,天通一号01星发射,目前已经拥有超过3万个注册用户,并在应急通信保障和森林、水利、渔业等行业开展了初步应用。

  天通一号01星覆盖区域主要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覆盖地形没有限制,海洋、山区、高原、森林、戈壁、沙漠都可实现无缝覆盖。覆盖车辆、飞机、船舶和个人等各类移动用户,为个人通信、海洋运输、远洋渔业、航空救援、旅游科考等各个领域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移动通信服务,支持语音、短消息和数据业务。发生自然灾害时,天通一号的应急通信能力可以发挥极大作用。此外,天通一号01星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在终端的小型化、手机化,便于携带。据估计,2025年前,我国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的终端用户将超过300万,服务范围涵盖灾难救援、个人通信、海洋运输、渔业、航空等方方面面。

  为了保障天通一号卫星在轨正常提供服务,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5)大会前,针对在轨运行可能面临的IMT地面系统干扰问题,我国启动了S频段IMT卫星系统与IMT地面系统的兼容研究工作,并且联合相关国家在WRC-15大会共同推动该议题设立。本周期内,我国积极参与该议题的研究工作,希望从规则及操作层面,尽量对我卫星移动系统进行保护。通过四年的研究,总结出地面移动和卫星移动系统兼容共存的可能性和限制条件。研究表明,地面IMT用户终端对IMT卫星的干扰较小,可以通过技术和操作措施消除;IMT地面基站对IMT卫星的干扰严重,现有的技术和操作只能减缓不能完全消除。因此在1980MHz-2010MHz频段,通过对IMT地面台站限值或者仅限于地面上行发射的频率安排可避免对卫星的干扰,两系统可以实现频率共用。同时,为保护IMT地面系统,本周期内也进行了IMT卫星系统对IMT地面系统的干扰研究,得出了若干项保护IMT地面系统的技术措施。

  通过本次WRC-19大会的反复讨论、线下无数次磋商,最终在大会决议中强调各主管部门需采取技术和操作措施来确保IMT卫星系统和IMT地面系统的兼容共用,出现干扰情况应及时消除,并将对IMT地面台站的限值以及频率安排等对卫星系统的保护措施写入决议。该决议可为各国主管部门在部署IMT地面系统和IMT卫星系统时提供技术指导和保障,在保护我国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免受IMT地面系统干扰的同时,促进IMT卫星和地面两大产业的共同、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