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两化融合

大数据成数字经济时代新引擎

时间:2019-05-17 15:30 来源:中国电子报
【字体: 打印

  自从33岁的济南市民李文忠手机上装上爱城市网APP后,他在济南市的三甲医院看病时就可以在手机上提前预约挂号,再也不用带着各种片子、化验单跑来跑去了,因为他个人在济南市所有医院的检查数据和看病纪录都在爱城市网APP上。看完病快到家时,他还可以用APP查周边的几个停车场,找到离家比较近、尚有停车位的停车场。李文忠之所以能比过去看病、停车要省时省力,是因为济南给爱城市网提供了17个部门的政务数据,济南市民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

  在中国西北部的路边和旷野上,我们常常能够看到风力发电站的“大风叶”在旋转。目前,我国风电装机台数已达9万余台,容量超过1.9亿千瓦,而且每年以超过1万台、2000万千瓦的速度在增长。现在很多地方利用风能进行发电,而在风力发电中要解决低温环境下风叶片结冰难题,因为一旦结冰,甩出的大冰块会造成周边人员伤亡或者伤害风机,造成各种故障。现在清华大学和金凤科技公司携手共建了风电装备大数据平台,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能提前两个小时预测到风机叶片结冰情况,以便通过各种措施防止叶片结冰。这个“提前知道”结冰情况的“背后那只手”正是大数据,在这平台上单机传感每秒产生225K的数据,2万台风机运维的数据达到120PB。

  最近十年,中国高铁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作为转向架系统的关键旋转部件,轴箱轴承是高铁动车组核心部件之一,其健康状态关系着整列动车的运行安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高速动车组整车生产厂商之一,开展了高铁轴箱轴承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研究,通过多源混合信号的高速并发采集,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对高铁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可能出现的轴承故障预警诊断,避免列车重大运行安全隐患,提高了高铁运行安全性。

  知盛数据公司CEO王晓梅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最突出的地方是呈现了“行业+大数据”特征,这样的特点体现了很强的行业应用驱动,显著区别于国外的技术先行的“大数据+行业”路径,这样的应用特点使得大数据落地更快、应用效果更为明显。谈及中国大数据这些年的变化,王晓梅认为,中国大数据应用从2009年开始起步,当时应用得比较多的行业是金融、电信等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而现在大数据正在渗透包括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在这些领域的特点是有很强的行业壁垒和众多的信息孤岛,而大数据能够破解信息孤岛、行业壁垒,为百姓带来更多健康福祉和获得感。

  赛迪顾问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梽永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2014年,大数据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当前,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协同带动了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内的新一轮技术革新,加速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还有效地助力了中国数字经济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了国家治理和民生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赛迪顾问不久前发布的《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也加速成熟,相关的标准和技术体系持续完善,应用市场日益壮大,产业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2018年大数据产业整体规模达到4384.5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大数据不仅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消耗、保障生产安全、优化销售服务,还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协同发展,并将深度融合到实体经济中,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4.8%。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24.9万亿元,占GDP比重27.6%。农业、工业、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3%、18.3%和359%,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生产端智慧农业与消费端农村电商成为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带动先试先行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持续领先,在消费零售、智慧物流、电子支付等领域不断突破。大数据的发展正在驱动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社会治理的改变,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正在成为新时代的新型“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