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议案提案

对市人大第十五届第四次会议第85号建议的答复

长工信议字〔2020〕32号

时间:2020-06-28 13:51 来源: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体: 打印

周立东代表:

  您在市人大第十五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建议》(第85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在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方面

  1.优化营商环境。对照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4大方面51项指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切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组织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落实企业负担举报查处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精准解决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

  2.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综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制度(2019年修订)》(吉淘汰办〔2019〕2号)要求,对产业政策明令退出的重点淘汰行业,将其纳入年度淘汰目标予以淘汰。对达不到环保、安全、质量或能耗等强制性标准的产能,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依法关停退出。对各项标准达标但不符合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的企业,由地方政府决定予以强制退出或搬迁改造。

  3.加强帮扶推动。围绕以技术改造方式退出落后产能、对不达标指标进行升级改造及盘活无效产能企业资产资源等工作,指导属地政府加强工作组织,逐户梳理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帮扶措施和责任部门,省市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做到应帮尽帮,加快推动企业焕发新动能。

  二、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

  1.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力争晋级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组织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及评价工作,加强对“两中心一平台”的调度,切实发挥各中心和平台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2.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校院企创新共同体,组织举办汽车、医药、光电等重点行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对接会,促进科研成果在长转化。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院所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研发机构。

  3.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通过支持制造业数字化项目,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围绕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正在研究制定《关于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全市信息技术企业加快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入应用,提高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积极开展与工信部、省工信厅的“大对接”活动,争取国家、省对全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的政策支持。

  三、在推进制造服务化方面

  1.营造精准化、订制化服务环境。通过认定工业设计中心、评选国家优秀工业设计奖、举办工业设计大赛等途径积极开展工业设计宣传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有条件的骨干工业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分离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在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拓宽服务领域,为其他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

  2.推动工业设计集聚发展。以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作为工业设计的重点发展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工业设计园区,鼓励工业企业、工业设计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工业设计创新型人才,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工业设计机构、人才、资金向园区集聚,促进工业设计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四、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方面

  1.做大做强汽车产业。长春市已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服务一汽集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市工信局设立了具体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服务推进一汽集团发展。市政府与一汽集团签署了《深化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服务一汽集团新产能、新平台、新车型,全力保障红旗、丰越等产能提升项目建设,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重吸引强链、补强、填补产业空白的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扩大汽车产业规模。

  2.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立足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搞好集群化分布和区域分工,逐步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智能装备、航空航天、冶金装备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鼓励企业加强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高端、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着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光电装备、高端仪器仪表制造、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装备等培育一批前景看好的新型产业。

  3.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在全市建成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个国家级基地和新区、经开区、九台区3个医药健康产业集中区的基础上,重点培育长春北湖生物科技园、亚泰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园、长春高新南区医药产业园、九台中古(长春)生物技术产业国际合作区等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涵盖生物制品、化学药物、中药饮片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以生物工程类药物和中药为优势主体,医药流通为市场价值链终端的医药产业体系。

  4.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业等企业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研发,以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为智能经济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加快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APP等领域应用,培育一批工业智联网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推动软件企业由提供技术到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的转型升级。

  五、在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方面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为民营企业企业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畅通民营企业投诉渠道,通过长春市民营经济双创综合服务网站企业诉求平台和长春市软环境受理电话,及时受理企业投诉,限期办理解决。建立民营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充分采纳民营企业家的合理建议和意见,让政策更接地气、企业更受益。

  六、在形成工作合力方面

  1.扎实推进“一主六双”战略。围绕全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扎实落实推进长春市落实《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发展规划》和《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促进长春市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推进红旗工厂改造提升、一汽丰越扩能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一汽集团红旗战略实施,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建设,鼓励结合公共停车场建设公共充电桩。积极推进中车长客搬迁改造,支持长客股份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研究制定医药、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技术、健康食品等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2.全面落实“专班抓项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统筹做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重大项目专班工作,围绕推进存量项目加快建设和增量项目谋划招商两大重点任务,建立体系完善、机构健全、机制有效、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的工作体系。立足“四大板块”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延链、强链、补链”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谋划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扎实落实项目包保服务工作机制,开展项目全周期、全流程服务,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步伐,为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3.强化“万人助万企”服务效果。深化拓展“万人助万企”行动,在前期已有序调整全市1400余户包保服务企业的基础上,在征求企业意愿前提下,对全市“四上”企业、拟培育升规入统企业及其它中小微企业,做到“即纳入、即服务”,努力实现应纳尽纳、应包尽包,扩大服务覆盖面。坚持“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工作推进机制,有效发挥总调度室的协调、指导、推进作用,组织全市各分调度室、各助企单位、各助企机构、各助企工作险,分层级、有重点地实施服务企业三项工程,即:“百、千、万”企业服务工程(百户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全方位服务工程、千户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工程、万户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机制创新服务工程)、规下企业培育升级服务工程、停产企业走出困境服务工程。

    

  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