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议案提案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59号提案的答复

长工信议〔2021〕22号

时间:2021-06-28 16:28 来源: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体: 打印
宗第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政府要帮扶企业共进,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的建议》的提案(第25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系列重要指示论断和全国民营经济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尤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为时代命题,以“担当为核心、以突破为重点、以作为为关键”,深化国家民营经济改革示范城市建设,围绕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万人助万企、专班抓项目,强化政策引导、平台支撑、载体创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实现平稳发展。
  一、帮扶企业复工复苏,保护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激发中小企业复工复苏活力
  1、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产生的影响,在全面贯彻落实、落细国家和省疫情期间惠企政策的基础上,我市先后制订出台了《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政策措施》、《应对疫情进一步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实施方案》等帮扶政策。2020年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55.1亿元、减降水电蒸汽等生产要素费用4.64亿元、减免社保医保费69亿元、减免房屋租金3.65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4亿元。
  2、强化政策推进和落实。依托长春市民营经济(双创)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网上民营政策发布平台,设立了政策宣传、政策解读窗口。
  3、开展政策宣讲县区行和“万人助万企”送政策进企业活动,推进了政策落准落实落细。
  4、加强政策督导落实,定期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促进各项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二)推进改革试点建设,复苏潜力不断迸发
  全面推动国家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建设,制定了《2020年国家民营发展改革示范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全面开展11个方面改革示范、实施了15项重点示范工程、推进了80项重点工作任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食品生产、百货零售等20个行业类型的经营许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N证联办”、涉企125类主题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市本级99.5%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办。商事制度改革长春市企业登记智能审批系统上线运行,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了零见面、零干预、零等待,企业开办由3天压缩至1小时,有效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市场主体出现井喷式增长。
  (三)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发展空间不断扩展
  重点推进了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着力解决国家光电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推进“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云平台系统改造升级,着力提升平台创新资源汇聚和创新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完善了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国长春人力资源产业园、长春科技大市场、长春产权交易中心等市级重点平台功能。围绕融资服务、创业服务、人才培训等十大领域建设市级重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97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89个,年服务中小企业能力达到1万户(次)以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始终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全市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73个、市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02个、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48个。
  二、开放政府采购,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围绕《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的9大类、30个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和第三方机构评价培训时梳理的132项突出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挂账销号抓好整改落实。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破解企业、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截止2020年末,全市共接收企业反映问题10707件,已解决问题10648件、占问题总数99.4%。在今年7月14日,工信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结果中,长春市在全国31个城市中获得第十二名的好成绩,位列东北第一,哈尔滨、沈阳分列第十五、十六位,标志着我市营商环境正式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建立起市级领导联系民营经济工作制度,由市级领导重点联系了202户民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难题。在全市开展了“万人助万企”和“专班抓项目”活动,破解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建立起服务企业周活动机制,今年共开展服务活动42场,直接服务企业1.1万户,活动得到景俊海省长充分肯定,并在《每日政务要情》中批示:很好,要长期坚持。加大了中小企业欠款清欠工作力度,对欠款金额较大的单位建立挂牌督办制度,组织相关单位进一步细化清偿计划,落实资金来源,明确清偿时间,严格组织实施,强力推进无分歧欠款年底前清零。2020年,全市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总额为99,722万元,其中无分歧账款60,172万元。截止9月底,我市无分歧账款已全部清偿完毕,提前2个月完成了年度清欠工作任务。开展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治理,营商环境持续得到优化。
  (三)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1、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了以“零见面、零干预、零等待”为重点的政务服务改革,营业执照、老年证、生育证办理实现无人工智能审批。推进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改版上线了网上办事大厅及“灵动长春”手机APP。全面推进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综合改革,在全市16个政务服务中心、174个公共服务中心都设立了综合受理“全科”窗口,企业群众到一个窗口可以办理所有事。
  2、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对标国家和省基本目录,编制22类事项清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围绕设施、服务、功能“三个标准化”,升级改造全市192个政务(公共)服务中心,实现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标准化。
  3、深化企业设立经营联审联办。上线运行企业开办智能审批系统,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由3天压缩至1小时,3大类1000多个条目实现智能审批;食品生产、百货零售等20个行业类型的经营许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N证联办”;涉企125类主题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4、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府提前介入,推进能评、环评等区域性评估,实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开发启用数字化审批CAD电子防伪签章,在全省率先开展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探索实行勘察设计质量承诺制,城区、开发区社会投资新建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企业能力不断提升
  1、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围绕融资服务、创业服务、人才培训等十个方面集中打造了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今年全市重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总数超过220个,其中,省级平台130个,国家级平台15个。建成了长春市民营经济(双创)综合服务平台、长春市信息情报中心、长春市电子商务三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年服务企业2万户以上。
  2、人才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出台了《长春市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若干措施》和配套实施细则,开展“才聚长春”高校毕业生云聘行动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百日冲刺”计划,全年实现高校毕业生留长7.9万人,为721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750万元,服务毕业生人数同比增加长14%,补贴资金同比增加13%。制定出台《关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长人社联〔2020〕12号),完成全年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05万人次,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工作,完成补贴性培训5万人。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全市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参训总人数22472人,通过考试人数17218人,考试通过率78%,景俊海省长专门批示“很好,多培训,随时用,有备无患。”。长春人才市场在全国率先有序恢复线下招聘服务,实行全年免费招聘全年共举办现场招聘会123场,组织招聘单位7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入场人数10万人(次),上线“长春人才市场抖音号”,设立抖音直播间,开展“直播带岗”活动46场,通过抖音实现就业1.2万余人。推进了中国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园区入驻企业47家,入驻率达到91%,全年预计实现营业额50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园区为入驻企业发布招聘信息6.8万条,服务求职者2.2万人,服务用人单位近万家,为47家入驻企业解决房租补贴760余万元。依托中小企业人才创业指导中心开展公益招聘和线上培训,截止到目前,共举办公益招聘会11场(线上6场、现场3场),参展企业近1500户,提供近3万个工作岗位;开展线上培训182期(次),培训人数约9000余人(次),全年预计共完成培训278期次,培训人数达1.2万人以上。
  三、稳定优化产业链,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创新
  (一)聚焦强链补链,在培育新动能上再发力
  在培育增量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承接一汽、长客等大型企业的产业链延伸,培育发展一批有实力的中小配套企业、合作企业、民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增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规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在盘活存量上。深入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支持发展有基础、产品有市场、产出有效益的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档升级、扩大产能、增大效益。鼓励和引导其通过资产收购、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在提高质量上。不断完善改进企业管理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年滚动推进100户以上民营企业开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引导民营企业采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年度新增“四上”民营企业XX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户以上。
  (二)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支持吉大、师大等在长高校和光机所、应化所等科研院所产学研融合发展,构建大企大所大校协同创新联盟。大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国内首台12英寸晶圆探针台在光机所研制成功,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开工建设,长光卫星“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在轨运行达到25颗。推动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主导产业,积极组织驻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省重大科技专项。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66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364户,提前一年实现“双千户”目标。在《2020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我市位列全球第38位,比2018年提升4位。
  (三)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实施民营经济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开展长春市企业100强评选活动,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0户,推动民营企业小变大、大变强、“四下”变“四上”。支持大正博凯、合心机械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坚持“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质量品牌建设,成立了长春汽车零部件检测认证产业联盟,集聚德国莱茵、瑞士SGS等国际国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推动企业创建标准化试点,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凝聚共识、砥砺前行,可以肯定地说,民营经济已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新转型的强引擎、就业增收的主渠道,广大的民营企业家更是成为了长春营造良好政风民俗的积极践行者。我们必须对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必须对广大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成功给予大力表彰,必须对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给予充分重视。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轻中小企业融资负担
  (一)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及时梳理汇总国家和省、市各级金融支持政策,印制了支持复工复产和重大项目建设金融《政策汇编》和《特色金融产品服务清单》,帮助企业掌握政策和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组建全市性普惠性金融担保集团,设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全力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全年为全市5.3万笔204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了延期还本付息、发放疫情防控重点和“支农支小”专项再贷款66.7亿元、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19.4亿元。奥来德在科创板上市,实现了我市科创板零的突破;吉大正元、研奥股份深交所公开发行,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二)融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打造了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债券融资、区域市场股权融资、担保融资、科技融资、三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税易贷融资等多种融资渠道;成立了总规模300亿元的《长春市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总规模30亿元的《长春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10亿元的《长春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总规模50亿元长春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研究设立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落实了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全力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集聚金融业态企业突破250家,注册资本超450亿元。开展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系列行动,为全市5.3万笔204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了延期还本付息,发放疫情防控重点和支农支小专项再贷款66.7亿元,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19.4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4397.05亿元,同比增长13.0%,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为45户重点企业提供担保贷款6.5亿元,减收或免收担保费454万元,平均费率下降到1.3%。以“金融服务月”为核心,开展了18场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活动,达成融资签约302亿元,实际融资近百亿元。推动奥来德、吉大正元、研奥股份3家企业成功上市,实现融资22.12亿元,奥来德实现了我市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零的突破,至此全市上市企业数量达到33家,其中国内A股27家,境域外6家,股票34支(B股1支),新三板挂牌企业共计29家。
  联系人:陈威 联系电话:88777220
     
  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