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暘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十四五’期间引进整车生产制造企业做强长春国际汽车城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未来5-10年,是长春市国际汽车城发展建设的重要阶段。按照长春“十四五”经济发展布局,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仍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您在综合分析了长春目前只有一汽集团一家整车生产企业,而且布局基本形成,近期难以形成新的投资的疼点和难点;引进整车企业能够更大更快的做强汽车产业,更有利于人才的引进作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对吉林省经济腾飞,对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长春市发展汽车优势资源,发展环境,人才储备,政策储备等方方面面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省政府“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1-2家整车生产企业的建议。该建议对长春市汽车产业在“十四五”规划期内如何建设长春国际汽车城,实现传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继续保持我市汽车产业的优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建议内容已经纳入了今年制定的长春市汽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并将在未来工作推进中认真贯彻落实。
首先向您汇报一下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 长春市汽车工业运行情况
(一)汽车工业强势上扬
2020年全市统计口径产销265.4万辆和26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8%,高于全国5.7和6.7个百分点。规模超越上海市,排名全国主要汽车城市第二名,与首位广州市还有30万辆左右差距。汽车工业实现产值6162.9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2.5%。其中,整车产值4544.2亿元,同比增长14.1%。
(二)各整车品牌持续发力
1.乘用车领域高端车型表现优异
自主品牌共实现产销49.6万辆和49.7万辆。红旗品牌继续高速增长,全年产销整车20.9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00%;奔腾品牌下降较明显,共产销整车6.3万辆和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6.8%和32.9%;合资合作品牌共实现产销215.8万辆和215.1万辆。一汽大众再次蝉联乘用车销量榜首,产销整车207.8万辆和20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和1.2%。
2.商用车继续遥遥领先
解放品牌长春统计口径产销整车22.4万辆和2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1%和31.3%,中重卡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已连续4年位居国内首位。
2020年全市整车产销情况表(不含丰越、解放青岛)
序号 |
整车厂 |
生产(万辆) |
销售(万辆) |
||
1-12月 |
累比 |
1-12月 |
累比 |
||
1 |
一汽红旗 |
20.9 |
101% |
20 |
100% |
2 |
一汽奔腾 |
6.3 |
-56.8% |
8.1 |
-32.9% |
3 |
一汽解放 |
22.4 |
24.1% |
21.6 |
31.3% |
4 |
一汽大众 |
207.8 |
2.2% |
207.1 |
1.2% |
5 |
一汽马自达 |
8.0 |
17.2% |
8.0 |
-17.5% |
全 市 |
265.4 |
3.7% |
264.9 |
4.8% |
(三)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增长
截至2020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373户,亿元以上203户。其中,100亿以上2户,分别是大众一汽平台和富维安道拓;50亿以上4户,分别是天合汽车、一汽富维、纬湃电子和一汽铸造;10-50亿32户。2020年,全市规上汽车零部件实现产值1618.8亿元,同比增长10.9%,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26.3%。
结合国内发展形势和一汽集团今年排产计划,2021年,我们预测全市产销整车将达300万辆以上(红旗40万辆,奔腾15万辆,解放22万辆,大众217万辆,马自达8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实现6600亿元,整车产值实现5000亿元以上。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及制约因素
一是全市整车生产企业只有一汽集团。整车企业全部为一汽集团下属企业,地方整车企业、民营整车企业几乎空白,零部件发展绝大部分也围绕一汽布局;二是产品结构不协调。乘用车合资品牌强、自主品牌弱,商用车重卡强、轻卡弱,客车量小,专用车发展受阻,没有真正形成竞争合力,A00级微型车、A0级小型车、小型载客汽车、轻型商用车等车型缺失,汽车产业差异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零部件规模化、集群化不够。全市仅有一汽富维集团、东北工业集团、富奥集团、一汽富晟集团4户企业入围全国汽车零部件百强,龙头优势企业相对较少,产值达10亿级汽车零部件企业占比不足10%;四是核心关键零部件缺失。多数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是中低技术含量产品,汽车电子、精密注塑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关键环节受制于外资或进口,随着制造成本日益升高,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有日益转移的趋势;五是产业链式发展不够强。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滞后,智能网联汽车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竞争力的成熟产品,汽车研发、金融、移动出行、后市场服务等方面有待加强,充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滞后。
三、未来发展目标愿景
按照长春市汽车关于“十四五”规划,规划期末,长春市汽车工业要实现如下目标:
1.总体规模。规划到2025年,全市汽车工业产值将实现10000亿元,年均增速达10.2%;整车实现产值7300亿元,配套工业总产值2700亿元,最大整车生产能力达500万辆,自主品牌实现1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实现2500亿元,增速86.8%,达到最大生产能力100万辆;培育超千亿级整车企业2-3户,超600亿级零部件企业集团1户,100亿级以上零部件企业5户,10亿级以上零部件企业46户。
2.技术创新。到2025年,骨干汽车企业R&D占营业收入6%左右,其他汽车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4%以上。具备与主机厂同步开发能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200户,汽车零部件企业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100家。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在“十四五”期间,结合您的建议,我们确定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动员全市力量开展整车生产企业招商工作。
根据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规定,通过对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步分析,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引进1-2户整车生产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整车企业是破解制约我市汽车产业瓶颈的有效途径。
1.引进新能源整车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目前全国整车产能已经达到4300万辆左右(含规划产能),已经超过《国家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3000万辆的规划目标,而且传统燃油汽车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出台的《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国务院“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具体范围,新建或者“借壳上市”等方式建立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将不被核准。
2. 引进新能源整车企业符合国家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引进1-2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符合国家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引进自主品牌新能源整车企业,将弥补我市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滞后短板,符合规划“以做强做大中国品牌汽车为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的要求。
3.国家产业政策约束松绑为引进外资(合资)新能源整车企业提供了空间。国家发改委同意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意味着“外资在华与中国汽车企业进行合资不能超过两家”的规定对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没有约束,上海特斯拉布局也说明外资也可以独资在华建设整车厂。因此,我市引进外资新能源整车企业不存在国家产业政策壁垒。
4.引入传统整车企业设立分厂可以补足我市整车产品的短板。虽然国家严格控制新建传统燃油车整车生产企业,政策约束瓶颈大,但是引进现在传统燃油车整车生产企业在长春设立分厂,国家政策还是可以容许的。所以,针对现在还没有在东北布局的国内大型整车企业招商工作也是重点。
5.引入新能源整车企业可以改善产品结构,夯实汽车产业基础。按照与一汽差异化发展,将引入的重点聚焦于A级车、SUV、MPV的生产企业,这是对一汽集团产品的补充和丰富,不与一汽集团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6.引入整车企业可以推动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汽车工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按照国际汽车行业公认的整车和零部件比重1:1.7计算,引入一户年产20万辆新能源整车企业,将新增1000亿元的零部件产值,加上汽车维修、汽车销售、汽车改装、车联网、行业展览等汽车后市场服务,整个产业链规模将增加超过2400亿元。
五.目标整车企业选择
在选择目标整车引进企业上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该整车企业在过去十年内实现良好增长;二是在东北地区没有产能布局;三是车型与我市有互补性;四是优先考虑自主品牌新能源整车企业;五是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实力。此外,根据我们了解,一汽、东风、上汽之间有君子协定,不在对方所在地建设生产基地,因此,排除了引进上汽和东风。按照上述原则,我们对过去十年国内20户整车企业的生产运行、销售情况、产业布局和未来规划进行了梳理,从中筛选出以下整车企业,作为我们下一步招商引资的重点。
1.广汽集团。一是在过去十年里实现了快速增长,2020年,广汽集团实现整车产销206.2万辆和204.3万辆,处于国内整车第一集团;二是广汽集团产能重心依然在华南地区,在东北地区甚至华北地区都没有布局;三是广汽集团主力车型与我市有互补性,其SUV和MPV产品可以弥补我市车型空白;四是广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较好,广汽传祺2020年产销量达34.6万辆和35.4万辆万辆,单一品牌产销名列前茅。五是广汽集团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能力。
2.吉利汽车。吉利汽车1997年才进入汽车行业,短短的20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20年吉利汽车排名全国汽车整车企业第七名,实现产销整车分别为136.4万辆和132.1万辆。吉利汽车产能主要布局在华东地区,在东北地区没有布局。吉利汽车主力车型与我市有互补性,其A级车和SUV产品可以弥补我市车型空白。吉利汽车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能力。
3.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成立以来一直以新能源汽车为发展方向,2020年,比亚迪产销均为42.1万辆,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销量19万辆,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名列前茅。比亚迪汽车产能布局在西安市,在东北地区没有布局。
4.长安汽车。长安汽车集团2020年产销量分别为175.8万辆和200.4万辆,位列全国整车企业第五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长安集团与一汽集团同属国资委管理,可以从国资委层面推进长安集团在我市设立分厂。
5.北汽集团。北汽集团是全国第五大汽车集团,2020年北汽集团汽车整车产销分别为215万辆和190.4万辆,其中,北汽福田轻型商用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可以重点关注。
以上,是我们从企业规模、产能布局、车型品种等方面对国内有可能进入我市的整车企业的初步分析。从整体上看,建议将广汽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作为第一选择,将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作为第二选择,同时也要关注造车新势力企业。
六.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1.统一认识。纵观历程、展望趋势,历史赋予长春市汽车产业发展的使命,就是要积极抓住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高度统一认识,在全市上下形成发展汽车产业就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发展汽车产业就是造福长春百姓氛围。确立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发展目标,明确重点发展任务,举全市之力支持汽车产业,推动长春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增大汽车产业规模,扶持一汽集团与引进整车企业并举作为工作举措,形成全市上下齐动员的工作机制。
2.进一步加强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加强对国内外新能源整车企业的跟踪和调研,及时掌握整车企业产能扩张的动向,为进一步接触做好准备。同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很多非汽车类企业也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将针对这些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从中选择有可能进入我市的企业。
3.利用多种渠道与各整车企业联系。引进整车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相对复杂。我们将利用展览会、行业协会等渠道与整车生产汽车进行初步接触,尽可能地了解新能源整车企业发展动态,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适当时机,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出面直接对接。
4.为承接整车企业做好准备。引进整车企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我们将在调研和初步接触的基础上,做好资金、政策、人才、土地、规划、资质等整车企业落户的准备工作。同时,更加关注我市汽车整车生产力布局,把引进整车企业与利用我市现有整车牌照结合起来。
5.做好关键核心零部件招商工作。在积极谋划整车项目的同时,以“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小三电(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CATL、国联、LG、株电、上海电驱动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和项目的引进工作,以零部件招商促进整车项目落位,进一步夯实我市汽车产业基础。
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