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长春市打造“四大板块”未来5年 力争总产值突破2.2万亿元

时间:2020-03-20 08:46 来源:长春晚报
【字体: 打印

  为整合周边省级开发区和城区、县(市)区的部分区域,打造若干个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解决同质同类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等问题,打造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3月18日,长春晚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长春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打造长春国际汽车城、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长春国际影都及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筹)“四大板块”。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路介绍,“四大板块”未来5年的产业发展目标,力争总产值突破2.2万亿元。

  板块一:长春国际汽车城

  以一汽集团为龙头,以红旗绿色智能小镇为重点,全面打造世界级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和后市场服务基地以及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在汽车整车方面,全力发展一汽红旗、一汽解放、一汽轿股、一汽大众、一汽丰越五大整车厂,持续实施一批整车扩能项目。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以一级配套为重点,推动二级、三级配套商围绕一级配套建厂扩能,围绕产业链再积极引入一批外阜配套企业,做大存量、提升增量。

  在汽车服务业方面,重点推动汽车工业设计、汽车物流、汽车金融、汽车贸易,以及汽车文化、汽车赛事、汽车博览、汽车文旅等服务业,打造全产业链的服务配套体系。

  范围:总面积471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长春绿园西新工业集中区、朝阳经济开发区部分区域、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部分区域,拓展区包括公主岭市大岭镇、范家屯镇。

  主导产业: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

  前景:到2025年,力争板块内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板块二: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主要包括高新片区、经开片区、北湖片区3个区域,总面积724平方公里。

  高新片区,以吉林大学、长春高新股份为龙头,全面打造国家科技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范围:核心区包括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朝阳区永春镇和朝阳经济开发区的部分区域,拓展区包括公主岭市响水镇。

  主导产业:医药、IT和汽车零部件产业。

  前景:到2025年,力争板块内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医药产业达到千亿量级。

  经开片区,以长春光机所为龙头,全面打造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新兴产业发展先导区。

  范围:核心区包括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二道区英俊镇、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部分区域。

  主导产业:汽车零部件、IT和医药产业。

  前景:到2025年,力争板块内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达到千亿级规模。

  北湖片区,以长春应化所等科研院所为龙头,全面打造IT、航天航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范围:核心区包括北湖科技开发区,拓展区包括德惠市米沙子镇。

  主导产业:IT、航天航空和医药产业。

  前景:到2025年,力争板块内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板块三:长春国际影都

  以万达文旅项目为龙头,充分发挥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文化传承和区域内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全面打造国际化电影全产业链基地,构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特别是打造生态高地、时尚高地、数字高地,建设长春国际文旅创意城。

  范围: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主要区域,拓展区包括双阳区奢岭镇。

  主导产业:影视文旅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数字产业。

  前景:到2025年,力争主导产业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板块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筹)

  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设立和筹备建设,围绕拟争取的国家政策优势,定位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引领区、中韩全方位宽领域合作的先行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范围:总面积5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10平方公里,拓展区包括长德经济开发区、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

  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医药产业、健康食品产业。

  前景: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开放合作平台。

  5个关键词

  展现“四大板块”前景

  关键词一

  率先

  到2025年,要实现“四个率先”的发展目标:总量贡献率先,“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对都市圈经济贡献率达到80%以上;发展质量率先,主导产业都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这些主导产业产值占本板块总产值达到80%以上;项目建设率先,各板块(片区)每年完成项目建设5平方公里以上,力争总开发面积占全市比重达到80%以上;环境优化率先,在全市率先探索区域发展的新机制和营商环境建设的新模式,打造全市投资兴业高地。

  关键词二

  突破

  “四大板块”大力推动产业多元化,除汽车产业外,着力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健康食品等,解决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除工业外,着力发展影视文创、健康医养、数字产业、汽车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解决“工业一柱擎天”问题;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除传统优势产业外,着力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创新能力和新动能不足问题。“四大板块”中,3个是以国际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了开放合作。“四大板块”突出了行政管理框架服从于生产力发展要求,创新了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三

  辐射

  “四大板块”建成后,以长春国际汽车城和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引领工业和医药“双廊”,以长春国际影都建设引领东西旅游“双线”,以横跨长春和公主岭的国际汽车城建设,加快长公同城化协同发展,以长春国际影都和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筹)建设,从南北两个方向推动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

  关键词四

  都市圈

  长春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做出了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战略部署,提出把长春建设成为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建成区500平方公里以上、经济总量万亿的现代化城市。推动“四大板块”率先发展,各板块(片区)每年推动5平方公里建设任务,5年将新增建成区100平方公里以上,推动实现建成区500平方公里以上目标,也为实现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目标提供了空间承载。

  长春国际汽车城和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筹),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延伸了沿哈大铁路、京哈高速布局的西部工业走廊。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强化了以人民大街和伊通河为轴线的中部创新带和服务业示范带。长春国际影都的绿色产业,进一步保护了城市东南部的生态绿脉。

  关键词五

  特色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杨少清介绍,“四大板块”的规划,借鉴了东京、伦敦、巴黎、上海等国内外都市圈案例。各板块的核心区都在距离市中心25公里半径范围内,与市中心的最远距离不超过50公里。同时“四大板块”整体布局呈现组团式,并且预留多条楔形绿地,防止空间无序蔓延,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每个板块均有1个或多个国家级新区、开发区做支撑。

  重点推进红旗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和东风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代表工程,打造历史文化与汽车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新地标;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板块,重点推进吉大新校区扩建,形成科研引领创新的城市新格调;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筹)板块,重点打造高标准的起步区,形成高端化城市新名片;长春国际影都板块,重点打造生态大街影视产业轴。

  措施一:政府政策五倾斜

  产业政策倾斜。围绕各板块的主导产业,分别制定出台适用于本板块的产业支持政策。比如,汽车产业、IT产业、影视产业等,在财政投入、投资奖励、项目补助、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倾斜。

  债券资金倾斜。今年开始,加大政府专项债券投入,重点用于“四大板块”中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同时提供信贷、融资、投资、上市等金融服务,支持各板块主导产业项目落位。今年,将在“四大板块”中支持新建150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占全市近70%。

  土地指标倾斜。市里每年拿出土地指标,全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向“四大板块”倾斜,用于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落位。同时,市里还成立了项目征拆专班,重点保障项目土地供给。

  基础设施倾斜。围绕支持“四大板块”率先发展,在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管网、能源供给等诸多方面都将给予必要配套,同时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优先保障。

  干部人才倾斜。分别由1名副市级领导牵头,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干部人才支持,统筹各方面智力资源,推进“四大板块”建设。

  措施二:鼓励支持四大产业

  汽车产业政策

  对外埠汽车零部件企业来长投资建厂的,在订单、现金流、市场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对零部件产业新增投资的,根据贡献给予奖励和支持,特别是对有厂房需求的,在工业标准厂房租售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对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的,尤其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体系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对有融资担保需求的,可凭有效订单或应收账款,给予融资担保费用支持。

  对本地整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范围的,根据贡献给予相应支持。

  IT产业政策

  支持外埠企业投资,对世界500强和国内信息技术100强企业在我市新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的,给予相应支持。

  支持本地企业培育孵化,优先给予融资等支持和保障。对我市“双创”基地成功培育的IT企业,根据经济贡献给予奖励。

  支持企业创新研发,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和创新体系建设。对企业承担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信息技术发展重大专项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支持人才引进,吸引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及其团队来长创新创业、投资落户,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医药产业政策

  设立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对医药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和创新体系进行股权投资。

  支持重点企业创新药物以及前沿产品的开发生产。对首次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并在我市生产的,且单一品种年度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连续3年给予单一品种年度新增贡献100%的奖励。

  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开发。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获得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且在长春市域内批量生产的企业,给予前期研发投入的10%,最高500万元奖励。

  支持企业开展临床实验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临床研究。对企业委托我市指定临床机构开展临床实验和药品质量再评价的,其费用由企业、政府、医疗机构各自承担三分之一。

  鼓励企业开拓市场。对新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独家品种或独家剂型,年度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连续3年给予每个品种或剂型新增贡献30%的奖励。

  支持企业升级改造。对新列入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并在长春市域内实施的医药项目,分3年给予国家支持额度的20%,最高2亿元奖励。

  支持产业应用基础平台建设。对首次获得药品相应资格认证的单位,分3年给予实际费用支出的20%,最高2000万元奖励;对投资建设药物中试基地或共享车间的,给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最高100万元奖励。

  加大招商力度。对世界500强医药企业和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且持续经营1年以上,根据贡献给予最高10亿元的奖励。

  影视产业政策

  融资支持,设立影视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运营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进行股权投资。

  项目支持,国内外重点影视企业来长拍摄,能提升我市品牌形象、带动本市旅游的影视剧项目,给予相应支持。

  企业支持,对新注册的电影制片企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制作企业及电影放映企业,根据贡献给予奖励。

  首映和原创支持,对在本区域举办全国院线电影首映礼的,给予相应的奖补。同时,奖励原创影视剧本。

  人才支持,重点支持影视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等影视专业人才在我市设立影视企业或工作室,加大专业影视创作人才引进力度。